一、開課情況
1. 音樂課的開課情況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開設了《鋼琴演奏基礎》和《音樂基礎理論》兩門課程,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開設了《鋼琴演奏基礎》、《音樂基礎理論》、《教你成為歌唱達人》(在線)和《中國民族音樂作品鑒賞》(在線)四門課程👍🏽,任課教師1名(呂霽虹老師)。《鋼琴演奏基礎》為全校非限製性選修課🐂,16周,共32學時🧑🏽。《鋼琴演奏基礎》開設了三個班,每班選修人數平均為20人。《音樂基礎理論》為全校非限製性選修課🛋,16周🦢,共32學時。2017年上學期🏃🏻♂️➡️,《音樂基礎理論》開設了一個班,選修人數為81人。《教你成為唱歌達人》是一門在線課程,是學校新引進的一門課程,為全校選修課。共一個班👨🦯,總共43人。《中國民族音樂鑒賞》也是學校新引進的一門在線課程🧑🏫,為全校選修課。共一個班🫱🏻,總共33人📆。
2.美術課的開課情況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𓀀,開設了《靜物素描》1門課程👫🏻,開設3個平行班級。任課教師1名(莊靜老師)🙆🏼。3個班級每班20人。
二、課程教學情況
近幾年,音樂、美術課程的開設為提升我校學生藝術素養做出貢獻,教學效果也很好。20161、20162學期兩位教師學生評價在全院名列前茅,20162學期兩位老師的評教分數均在95分以上。藝術類課程的班級出勤率較好,課程的參與度也不錯,認真聽課的學生較多,但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學生相對較少,且平時利用課余時間來練習的學生就更加少了。因此💂🏻♀️,充分利用上課時間,提高他們的審美參與度,主動學習與思考能力是當前的主要任務。本學年🙅🏻♀️,學校新引進了兩門在線音樂課程🧔♀️,主要的上課方式為學生線上觀看視頻,教師線下對課程相關知識進行答疑🤲🏽🍰。相對其他普通課程而言,在線課程需要學生對軟件操作比較熟悉,也比較考驗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均完成了課程視頻以及直播視頻的觀看,但是在觀看的時間分布呈現兩端集中的形象🤷🏼♀️,也就是課程開始的前兩周,和課程即將結束的兩周觀看視頻的時間和次數非常多,中間的時間則比較少同學關註視頻。這說明部分學生觀看視頻是為了完成基本要求,而不是真正通過觀看視頻了解課程內容。
藝術類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無可置疑的。但是因師資的有限,目前音樂課程、美術課程的開課門類和門次較少✍🏼🫴🏼,選課客容量較少🏌🏼♀️,兩類課每學期客容量總共為277人🌑,每學期修課學生人數不到全校在校生2%👩🏻🍳,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學生對音樂課、美術課的需求。
學校和學院已經開始重視藝術類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學校通過設立課程建設項目、教改項目的途徑,推進音樂🧑🏻🦰、美術類課程建設;學院通過引進和培訓教師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2016年成功引進1名上海音樂學院畢業的音樂碩士畢業生充實音樂課程師資。
經過這一學年的上課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最終考核成果,並結合對課程性質、目標等的再次解讀⏸,針對我校目前的藝術類教學現狀,提出幾點建議:
1、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在學習藝術類課程的時候,可以多擴充課程內容,將課程文化、課程史♍️、課程基礎理論、課程實踐進行整合,使得學生能夠更好、更全面的體驗藝術類課程🚻。
2🩰、對本專業知識進行更深層次地理解,對相關學科進行更全面的學習
一般而言,老教師會比青年教師上課上的生動,遊刃有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專業知識的深層次地解讀與理解。因此想要學生能在課程學習中能有所思考與探究🤚,任課教師就必須自己也要養成不斷思考研究的精神,對一個知識點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在上課的過程中會直接反映在教師的課堂內容結構中,以及對知識點的講解中。
想要更深層次理解本學科🫄,必須對其他相關學科,乃至跨度大的學科都要有所了解。選修課的學生的專業是多種多樣的,了解他們的學科𓀌,結合本專業學科設計出來的教學內容才會面廣,與學生本身的專業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共鳴📈👨🎨。
3🍂、註重教學的創新,讓學生多參與體驗藝術和表演藝術。
藝術課不同於其他學科👦🏿,學習內容之間的邏輯聯系不緊密,學習環境和氣氛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教與學都有一定難度🧵,學習效果缺乏保障,因此,學習效果的好壞🦸🏿,往往就取決於教師的教學魅力👨,或者是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始終讓學生充滿對藝術的好奇心,學生就會快樂地接受藝術🫠、表現藝術;相反,當老師的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既定的模式,無論藝術有多麽美🧑🏿🦰,學生也會產生嚴重的“審美疲勞”。從分析報告上看,我們教師還需要多多註入精力和心思在教學上,以學生為本,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認真對待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