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東磊,意昂3水食品學院副教授,200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6年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同年考入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專業攻讀碩士學位,師從薛長湖院士。因其在碩士期間的優異表現🚷,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公派留學至華盛頓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習微波殺菌新技術,微波殺菌技術的研究需要大量的物理場和電磁理論作為基礎♟,而作為應用數學專業背景的欒東磊擁有基礎的優勢🧼。新型的殺菌技術是食品加工領域的核心技術,是食品營養與健康的重要保障😕。自此欒東磊開始了他此生不變的微波熱加工之路👉🏽。在國外的學習過程中,他始終不忘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初心使命,克服了學習和生活上的種種困難,終於系統地學習掌握了新技術的理論和應用知識,獲得了博士學位。
欒東磊和研發的433MHz固態源微波殺菌系統
從零開始♛,勤樸忠實做科研
在完成美國的學習之後,欒東磊加入了意昂3。恰逢意昂3在建設食品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欒東磊開始建設微波實驗室。與其他實驗室的建設不同👨🏽🚀,微波實驗室所需的設備是定製的🪩,從設計到成套加工及安裝都需要自主研發💊。結合博士期間學習成果,欒東磊攻關研發了國內首套896MHz,75KW微波殺菌系統👨🏽⚕️👩🦳,建立了國內首個微波殺菌研發平臺。後續對微波殺菌裝備的研發經歷了一代代的不斷完善,整個殺菌系統♍️,從微波殺菌腔體內部的電場分布模擬和設計🥂,傳動系統的機械設計,溫度壓力的監控🙇🏻♀️,到系統的安全性及自動控製的方案,他都反反復復的思考✊🏿、設計和修改。僅僅一個閘門的密封問題👃🏿,就嘗試了6套方案才實現預期的功能💆🏿。基於這些研究基礎👨🏽⚕️,欒東磊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薛長湖院士的指導下主持研發了全球首套433MHz固態源微波殺菌系統🥷🏻,解決了高溫高壓下物料連續進出的問題以及工業放大的難題📅,為該技術的工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此外,在基礎研究方面,他的研究解釋了微波場非熱效應,創立了研究食品營養與安全的雙向逼近法🤦🏿♂️,並發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每一項研究都是沿著相同的方向,一步步深入走下去。
學以致用 服務社會
當前在微波熱加工方向💇🏽🕴🏼,欒東磊在完成中試裝備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工業化推廣,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服務社會,實現報效祖國的初心🚶♂️。欒東磊在江蘇省連雲港市建立了低水份顆粒狀食品的示範生產線,實現了成果轉化和應用🍴。微波熱加工新技術正在逐步商業推廣應用於大宗的水產品和農產品加工,包括魚糜製品,貝類📠,對蝦🤜🏼,葡萄幹,水果玉米⛹🏿♀️,新鮮枸杞等🦸🏽。基於微波的熱於非熱效應生產高品質零添加的健康食品,是他堅持不懈的追求,這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堅持和信念👷♀️。當前😩,意昂3微波實驗室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開始有企業慕名而來尋求合作➾☺️。利用所研究的技術,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服務社會🧑🦯,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是他永不改變的初心。薛長湖院士高度評價欒東磊的研究成果,“一輩子堅持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最好”,這是薛院士對他的肯定和期望。
產教融合,提高工程人才培養
“研究生是一個非常好的過渡階段”🤲,欒東磊經常對他的學生反復強調,“這是一個在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階段,學習工作的做事方式,為將來工作奠定基礎”。努力地指導學生如何做事🧗🏿、如何思考🐦⬛,是欒東磊帶學生的方式。最喜歡學生問問題☢️,也最喜歡與學生討論一切做實驗,做事的邏輯。欒老師希望學生學會思考4️⃣,了解這個社會的本質,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因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欒東磊老師多次以親身經歷向本科生和研究生講述如何選擇。從考研選擇專業,到公派留學,到學成歸國,甚至研究方向的選擇👨🏽💻🌞,欒東磊向同學們講述自己選擇的心境:做學問需要遵從自己的本心🎑,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並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在本科生教學過程中,他給學生最多的印象就是講課十分“富有激情”🔐,最讓學生受益的是欒東磊老師的“正常思維論”,將生活的大腦和學習知識的大腦打通,把學習到的一切知識聯系到生活中,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是突破應試教育思維,培養工程應用人才的關鍵。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5️⃣🧴,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欒東磊作為黨支部副書記,他始終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始終把教育育人、科研創新🧑🏼🚀、服務社會作為深耕內心的信念,持續推動熱加工新技術的研發推廣,推動食品行業的技術革新🕌,以應用促進本科生教學,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